永动机的骗局
在过往岁月中,无数探索者投身于永动机的构想与制作,他们中既有科学家也有追求名利者。在热力学基本定律尚未明确之际,永动机的概念曾一度成为投机者们竞相追逐的焦点。
即便能量守恒定律被科学界所接受,仍有人试图反驳这一原则,他们有的被视为业余研究者,有的则可能涉嫌欺诈。
以1 7 1 4 年德国发明家奥尔菲留斯的自动轮为例,他曾展示一种能够连续旋转并提升重物的永动机,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兴趣。
波兰州长甚至在现场检查后确认了其运转情况,并颁发了认可证书。
奥尔菲留斯因此大赚一笔,甚至与俄国沙皇达成了一笔1 0万卢布的购买合约。
然而,随着其妻子和女仆的争吵,真相大白,原来自动轮的运转是依靠隐藏的机关实现的,这场闹剧终究是场骗局。
再看1 9 8 4 年中国哈尔滨的王洪成,他宣称发明了一种能够为家用电器提供动力的永动机。
然而,他的骗局很快被揭穿,原来所谓的永动机不过是一个隐藏电池的电动马达,家用电器的电力来源是地下电线。
1 9 9 8 年,他的“水变油”骗局也东窗事发,最终入狱。
陈锦文则是以自发电机为幌子,通过多层次营销手段募集资金,声称与台湾三阳工业合作研发了一种新型电动车。
尽管他宣称这种车无需加油、加水、充电,但事实是它仍需要更换电池,而三阳工业也明确表示未参与相关研发。
在1 9 8 0年代的巴黎博览会上,一种名为“永动机装置”的展品同样引发了观众的好奇,但设计者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,通过他们的互动来维持装置的运转。
即便如此,永动机的幻想依然吸引着许多人。
前国民党军队第1 2 兵团司令官黄维在1 9 4 8 年被俘后,曾在战犯管理所研究永动机,尽管最终未能成功。
尽管科学在不断进步,但关于永动机的研究始终未曾停止。
全球许多民间科学家、专家、学者和教授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去寻找这一理论上的不可能,这不禁令人感到遗憾。
其中也有不少别有用心者,他们通过售卖“永动机图样”或“永动机技术”等手段行骗。
事实上,只需具备基础的物理知识,就能轻易识破这些骗局。
发电机和电动机组合能变成永动机吗?
科技成果无不源自富有创意之人的智慧结晶,这种精神理应受到推崇。以发电机为例,其运作离不开能源的支撑,而电池仅能提供磁场电压,无法实现发电。
因此,发电机与电动机的搭配在能源问题上无法实现所谓的永动机梦想。
依据能量守恒定律,理论上完成的功减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耗(即发电效率)才是实际输出的电能,意味着发电机的耗能远超产出。
以抽水蓄能电站为例,若需将水抽至上游水库,需消耗四度电,而其再发电时,最多只能产出三度电。
这其中包括水力损耗以及发电设备的机械损耗、铜损、铁损等,导致输出电能少于抽水所耗电能。
截至当下,基于常规原理,全球范围内尚无理想中的永动机出现。